其他
一个人太孤独,痛苦和焦虑会使孩子想尽办法去突破它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芭小教育 Author 芭小宣
看到孩子行为中的智慧
家长提问:孩子进入初中后发现,班里的很多同学都来自同一所小学,彼此很熟悉。而来自芭小的只有她一人。她需要重新融入这个新班级。为了吸引同学们的注意,她想了很多办法。有一段时间她在研究塔罗牌,带到学校给同学们讲。后来老师不让带牌了,她又开始研究《周易》,给同学算着玩。这些的确帮她很快与其他人熟悉起来。但孩子自己说,这些都是“小伎俩”。我也很困惑,孩子这样说时,我该说些什么?这些兴趣爱好我要支持她吗?
李跃儿老师答:13岁左右的孩子是特别想在群体中成为一个厉害的人,这是我们人类基因里带的。
作为家长,我们现在都已经成熟,可能觉得不用冒尖了;但是在青春期,甚至到二十多岁、三十岁左右,人还需要透由穿衣服、打扮,透由各种技能,获得他人关注。这是我们人类基因里带的东西。因为我们是群居动物,我们在群体里必须被人关注才有更多的资源、机会。
孩子要在群体中吸引别人关注,想找到朋友,要不一个人太孤独了。这种孤独是很尴尬的,别人都三五成群在吃饭,他一个人在那儿默默地吃;别人三五成群哈哈哈笑,他一个人在旁边看……对人来说,这是基因里带的一种痛苦和焦虑,这个痛苦和焦虑会促使孩子想尽一切办法去突破它们。
为此他想到的所有办法,都是我们应该支持的,不管这个办法有多“可笑”。而且你看他会调整,当一个被否了以后,他就调整成既能符合学校要求又能达到自己目的的方式,这个就是“适应能力”。
另外,在解决问题上,没有小伎俩大伎俩之分。凡是能够成功吸引到他人的,就是有用的。在孩子不自信时,他会说自己的这些办法都是“小伎俩”。这时要给他一个正向的观点: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小伎俩,只要是他人需要的,同时对自己也有好处的,都是大伎俩,是一种智慧。其实在底层支持他这么做的,是一个很大的智慧,就是“我以我的方法来突破我的困难”,这是大智慧。一定要把这种审美带给孩子。
关于兴趣爱好:孩子在13岁左右开始发展个人爱好,尤其是童年没有被逼迫着去发展家长让他发展的爱好的,到13岁左右会自发地发展他自己的爱好,而且会为自己的爱好吃尽苦头依然坚强。然后,他会从他的所有爱好里选一两样,把它发展成终身爱好,并且有可能成为将来他的职业方向。
家长要把好的一个点就是,一定要孩子把主流的重要的事情做完,再去做业余爱好的事。
当初我是在这方面犯过错的。我儿子十几岁时,我觉得业余爱好对他比较重要。尤其那时我刚开始研究这个教育,有点左,有点极端。结果我儿子现在告诉我说“我觉得你那个时候要是好好地帮助我回到主流的课堂上,我现在可能不是这样。我现在歪门邪道厉害,但是干主要的事情我就没兴趣。”
也可以全家人一起聊一聊,“在发展你这些业余爱好的时候,怎么能让你主流事情(学业)不要受到影响”。
当然,还有一个就是休息的时间。休息时间不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和脏器的发育。
在童年少年时的消耗太多,到四五十岁以后,相比之下健康更容易出问题。在我们这个年纪,六十多岁,能看到结果了。我十三岁之前是傻着的,学习啥也不行,气血全都用到长身体了。我的身体到现在都还比较健康。还有就是我对学习的热爱一直到现在都极其浓厚,到现在都是每天再忙都要拿出几个小时来学习。
所以这方面大家要注意,要去观察孩子,去帮助他,然后留够休息的时间。
● 延展阅读,点下方标题可看:
自由和规则哪个更重要